興寧:興寧市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東北部興寧盆地,廣梅汕鐵路線上,毗鄰江西省。全市人口中絕大部分為客家人,當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興寧市地處東江和韓江的上游,南嶺南側,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市境中部為平原地形,四周環以群山。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縣相接,東部與梅縣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縣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寧江盆地面積350平方公里,是粵東北地區最大的盆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興城鎮位于302多平方公里的寧江盆地中部,是粵、贛、閩三省陸路交通樞紐,粵東北部第一大商品集散地和商貿中心,梅州市次中心城市,興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規劃面積100多平方公里,興城主城52平方公里。興城距廣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頭185公里,至韶關407公里,至江西尋鄔縣128公里,至福建龍巖282公里,至梅州城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
興寧市轄福興、興田、寧新3個街道辦事處和17個鎮:寧中、新陂、刁坊、永和、徑南、坭坡、新圩、水口、羅浮、羅崗、黃槐、黃陂、合水、龍田、石馬、大坪、葉塘。
古代屬龍川縣地。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寧江而得名。此後這里逐漸發展成廣東、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地區性重貿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稱。1994年撤縣設市,由地級梅州市代管。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興寧組軍抵抗元軍。
興寧建縣于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分設長樂縣(今五華縣)後,縣境相對穩定。1958年冬,平遠縣并入興寧,兩年後復置平遠縣。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興寧隸屬梅州市。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從此,興寧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拉開了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邁進的序幕,為建成“經濟繁榮、科教領先、社會安定、生活小康、中等發達”的粵東商貿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興寧驕傲
1.興寧電器廠發明世界第一臺聯合收割機(簡陋型);
2.興寧魚苗場“四大家魚”孵化技術領先世界,較之已研究二十幾年的小日本,小日本簡直可稱飯桶!在興寧魚苗場“四大家魚”孵化技術成功后,小日本來訪,一月后技術外流,時任興寧縣縣長被撤職!
3.興寧電器廠生產出國內首臺10兆千伏變電器;
4.興寧球閥廠譽稱“中國閥門第一廠”(曾經,呵呵)。
5.四大國腳同時入選,來自同一中學,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6、一個面積只有2100平方公里的粵東縣級市興寧市,近80年來涌現出了包括原廣東省省立文理學院院長羅香林、原東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如心等45位大學校長,被譽為我國“大學校長”搖籃。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