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泉州市現轄晉江、石獅、南安三市,鯉城、豐澤、洛江、泉港四區,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待統一)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總面積11015平方公里,人口769萬。市情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地理位置獨特。位于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與臺灣一水之隔,是大陸距臺灣最近的地方,與福州、廈門并稱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二是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有“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之稱,全年無霜期360天左右。山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4/5;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海岸線541公里,大小島嶼207個。三是文化積淀深厚。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綜合性試點城市。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全市現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86處,其中國家級20處、省級48處。保留著彌足珍貴的戲曲文化遺產,其中南音是中國音樂的活化石,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提線木偶是全國獨特劇種。南音、南戲、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藝(包括陶瓷、石雕、樹脂、藤鐵等),構成了泉州獨具特色的“五南”文化。四是港澳臺僑優勢突出。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分布在世界129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720萬人,旅居香港同胞70萬人,旅居澳門同胞6萬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臺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全市現有臺屬近16萬人。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位于廈門東北方向,與臺灣隔海相望,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來就很發達,早在唐代已經成為中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宋元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啟錨地,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同時,世界各大宗教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而傳入泉州,使它成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征的城市。
這座古城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淀,保存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又是著名的僑鄉,每年回鄉尋根謁祖的華僑絡繹不絕。泉州風光旖旎,山水鐘靈,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有5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自然保護區各一處,是旅游觀光的上佳之地,到了福建旅游是不能錯過泉州的。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