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建甌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南側。面積4233.13平方公里,系福建省最大的縣級市。建甌市地處南平旅游生態經濟區的"一線",距南平60公里,距武夷山機場110公里。橫南(江西橫峰至福建南平)鐵路貫穿境內100公里,設五個車站,已開通貨、客運輸。205國道、兩條省道貫通全境,是江浙入閩的咽喉要地和閩北主要交通樞紐。隨著交通格局的改變,建甌南與福州市的經濟互補的空間距離縮短,成為福州城市經濟三小時經濟圈的輻射城鎮;北與上海、浙江等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經濟交流空間也大大拓展,成為福建沿海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區陸地交通的連結點。
全市有10個鎮、4個鄉、4個街道,217個村、1121個自然村、2054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1.7萬,其中農業人口41.9萬。民族以漢族為主,還有畬、苗等10個少數民族。
建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著 1800 多年建縣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西周時期為“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東漢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設建安縣,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五個縣之一。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設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設建州,“福建”之名即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來。宋紹興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為建寧府,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甌寧兩縣為建甌縣。 1992 年 10 月撤縣設市。歷代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閩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出過 1154 名進士、 3 名狀元、 10 名宰輔大臣,是福建歷史上出進士最多的縣。宋代理學家朱熹成長于建甌,史稱“三楊輔政”之一的政治家楊榮和歷史學家袁樞、音韻學家吳域、外交家徐競、文學家吳激、現代革命先驅楊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誕生于此。李剛、陸游、辛棄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等曾駐足建甌并留下贊譽。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