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總面積1314.25平方公里。東隔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及中山市相鄰;北隔瀝滘水道,與廣州市海珠區相連;南瀕珠江出海口。區人民政府設于市橋街。
番禺四周江環水繞,境內河網縱橫,過去水路交通發達,陸路交通卻十分落后。改革開放20多年來,番禺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公路、橋梁、港口。現在的番禺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成為溝通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和連接廣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20多年的交通建設,使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穗港澳三角中心的番禺,其地理區位優勢逐步顯現出來,為番禺經濟騰飛奠定了良好基礎。
番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歷來人文昌盛,代有精英。近現代更涌現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者、名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的冼星海,有開創嶺南畫派的“畫壇三杰”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有詩、書、畫名家葉恭綽、趙少昂、李少馬、麥華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羅明熵、地質學家何杰、教育家許崇清等。因此,番禺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
番禺在歷史上是全國重要的港市,為歷代的通商口岸,工商業發達,農業頗具特色,是國內著名的“魚米之鄉”,為嶺南富庶之地。隨著廣州“南拓”發展戰略的實施,番禺將建設成為廣州現代化新中心城區和居住、商務首選地,也是休閑旅游勝地。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