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辛集市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發展迅速,形成了以皮毛、化工、機械為支柱的三大行業。河北辛集鋇鹽集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鋇鹽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工業碳酸鋇、硫酸鋇、硫磺、碳酸鍶等7種主要產品獲部優稱號暢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辛集汽缸廠是全國最大的汽缸蓋專業生產廠之一,這個廠生產的X-195、S-195汽車缸蓋為為部優產品,辛集貝氏體鋼總廠年產鍛鋼磨球3萬噸,在世界上具有領先地位。辛集地處華北平原上。全市年平均氣溫12℃,降水量488毠米,是河北省重要的優質棉花和鴨梨產地。辛集市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是全國優質棉、小麥、瘦肉型豬生產基地,是河北省優質棉出口基地,全市農機總動力為180萬千瓦,耕地動力機械1.8萬臺,有效灌溉面積7萬公頃。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蔬菜、油料、蘋果、鴨梨、紅棗、葡萄、花卉。其中鴨梨、蜜桃、枸杞、軍齊韭菜、舊城香椿,全國聞名。
辛集歷史辛集市是座歷史名城,從漢高祖六年(前201)置縣到唐天寶十五年(756)改鹿城縣為束鹿縣,1986年3月改束鹿縣為辛集市,至今已有2200年歷史。這里也是座文化名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從公元1999年上溯至明清這600多年中,辛集人在這漫長的歷史沉浮中,一直固守著反映自身特殊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內涵,即濃厚的商品經營意識和深厚的文化積淀。這是辛集人民的最大財富。古鎮辛集,自明清以來就是中國皮革的集散地和商埠重鎮。“河北一集”享譽大江南北。由于豐厚的文化積淀,辛集近代名人輩出,如30年代初即享譽文壇的作家老向,西安畫派創始人、著名畫家趙望云,著名作家方紀等等。“金束鹿”的“金”字顯示的是辛集歷史上曾富可敵國、富甲京畿的輝煌。民國時期,北京、天津、上海、大連、奉天、哈爾賓、漢口等大城市為辛集皮業服務的銀號有上百家。據查,建國50年,辛集共上繳國家財政收入10.6億元,約占全石家莊市17個縣市財政總上繳額的三分之一。 “民以食為天”。50年間,我市人均占有糧食由146公斤增加到880公斤,人均純收入由50元增加到3354元。只用了50年,我們解決了數千年沒有解決的糧食問題,溫飽問題,開始向富裕、現代社會邁進。 50年中的后20年,是辛集市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革故鼎新的全盛時期,真正推動這20年高度發展的動力是改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糧食總產由1977年的14.6萬噸增加到54.38萬噸;民營經濟“春風吹又生”,總產值已占工農業總產值的43.3%,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皮革業,沖出國門,走向世界,在辛集市三分天下有其一。辛集不*山,不*水,也無主要礦產資源。就在改革開放時期,辛集這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商品經濟意識的沃土,生長出大量的優秀企業和馳名產品,如辛集枸杞、王口煙花、辛集中學、皮都商城、世界最大的鋇鹽生產基地等。據推算,北京市有辛集籍人口四五十萬。他們大部分因讀書、經商定居首都,這說明辛集市外還有一個“辛集市”。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