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河北省南宮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是冀南政治、經濟、文化重鎮,素有“小北京”美稱。南宮市域經濟特色鮮明,初步形成了絨毛、羊剪絨、毛氈、棉紡、機械加工五大骨干行業,羊剪絨業是“河北省特色產業”,為亞洲最大的生產加工集散地,產品出口量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出口總量的 50% 以上;毛氈產品也在全國市場獨樹一幟。
南宮地理區位得天獨厚,地處冀、魯、豫、晉四省交界處,鄰近京、津兩大直轄市。阿(內蒙古阿榮旗)深(圳)高速、青(島)銀(銀川)高速以及 106 、 308 國道。邢德線多條干線公路在南宮城區交匯,京九鐵路從市域東部通過,交通四通八達。
南宮投資環境良好。市政府先后出臺了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的“ 70 條”規定和鼓勵內外商來南宮工業區投資的優惠政策,對到市工業區投資生產性項目的,依據投資規模大小,項目用地實行政府補貼價和政府優惠價,為中外客商搭起了理想的投資平臺。
說起南宮,往往有人認為,可能因其境內有什么宮觀廟宇而得名,其實不然。南宮這地方,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的夏禹時代,為兗州之域。春秋末期,諸侯爭霸,太行山以東包括兗州一部分,都成了晉國的地盤。據《左傳》記載,南宮在那時叫東陽,是晉國“邊陲之地”。秦朝建立后,東陽劃歸巨鹿郡管轄。到了漢朝,劉邦在做了皇帝的第四年,即公元前二O三年,于東陽故地建立了一個縣,取名南宮。為什么專以南宮二字做縣名呢?原來,周朝時有個復姓南宮名適字子容的魯國人,曾寓居此地,很有德望,是當時名人,稱南宮子。劉邦用此人姓氏做縣名,以示為“禮義之”,這就是南宮縣名的由來。 漢高祖劉邦死了以后,呂后專權。她在大肆分封呂家子弟的同時,為了掩人耳目,也封了幾個“開國老臣之后”。據《史記》記載,曾封張買為南宮侯。但過了七、八年,呂后死了,張買的南宮侯國也被廢除。
漢朝以后,經過魏、晉和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戰亂,隋文帝楊堅統一了中國,重新建立南宮縣,屬冀州統領。公元一O五二年,宋朝政府裁減地方政區,南宮縣曾一度與新河縣合并,但不久又分為二縣。以后,終元朝八十九年,南宮始終為冀州所轄五縣之一。明憲宗成化十四年(1478),南宮遭受洪水,縣城全被淹沒,于是便在公元一四八O年,將縣城東遷飛鳳崗,就是現在的南宮城所在地。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