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市位于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腹地,鴨綠江畔,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兩道(兩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46公里,幅員3008.5平方公里,全市轄7個鄉(鎮)、6個街道,人口21.6萬人。
臨江素稱“長白山立體資源寶庫”,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1萬千瓦,并有礦泉、溫泉多處,現已建成水電站16座。礦業資源種類多、品位高、儲量大,可供工業開采的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銻礦石等礦藏資源種類達46種,其中,硅藻土和白云石儲量及品位居全國第一。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得天獨厚,全市有林地2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3%以上。野生動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種;野生植物有山參、天麻、細辛、貝母、黨參、高山紅景天等100余種,被譽為“中國高山紅景天之鄉”和“國家北藥基地”。
自古以來臨江就是鴨綠江畔的邊境重鎮。夏、商、周時隸屬青州和營州,秦時屬遼東郡,唐初為安東都戶府所轄,后為渤海國西京鴨綠江府所在地;宋遼時屬東京道綠州,明時屬建州衛;清時屬盛京。“四保臨江”戰役期間,臨江為遼東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所在地。1985年4月設為臨江區,1992年9月1日,臨江撤區設為縣;1993年11月28日,撤縣設為臨江市。臨江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山清水秀,風景旖旎。雄奇壯觀的長白山,赤壁林立的珍珠門,天水一色的葦沙河漁場,鴨綠江對岸的異國風情等別具特色。
臨江素有“長白山立體資源寶庫”之稱,境內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51萬千瓦,并有礦泉、溫泉多處,現已建成水電站16座。已裝機5.6萬千瓦,內河水能資源利用率達70%以上。礦業資源種類多、品位高、儲量大,可供開采的有硅藻土、白云石、煤、金、銻礦石等礦藏資源種類達46種,其中,硅藻土儲量及品位居全國第一位。林業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得天獨厚,全市有林地23.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3%以上。野生動物有鹿、貂、黑熊等250余種;野生植物有紫杉、朝鮮崖柏、天女木蘭等國家珍稀品種。中藥材十分豐富,山參、天麻、細辛、貝母、黨參、高山紅景天等100余種,被譽為“中國高山紅景天之鄉”。臨江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山清水秀,風景旖旎。雄奇壯觀的長白山,風景秀麗的金銀峽,峰巒疊幛的珍珠門,天水一色的葦沙河庫區,鴨綠江沿岸的異國風情等別具特色。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