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位于遼寧省西部,北靠內蒙古自治區,東與沈陽市接壤,西南部分別同朝陽市、錦州市毗鄰,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遼寧省的畜牧、油料基地和重點產糧地區,又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電之城”之稱。
阜新市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彰武縣和海州、太平、新邱、清河門、細河5個區。海州區是全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全市總面積10362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90萬,其中市區人口77萬。境內有漢、蒙古、滿、回、錫伯等2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7萬,其中蒙古族,達2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1%。
阜新,取“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之意,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縣,1940年置市。她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原始文明。早在76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生息繁衍,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華廈第一龍”,被國內外考古學界稱譽為“玉龍故鄉”,坐落在境內的查海古人類遺址,被譽為“中華第一村”。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已故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蘇秉琦先生,親筆為查海文化遺址提詞:“玉龍故鄉,文明發端”。 阜新又是藏傳佛教的東方傳播中心。清康熙皇帝親筆題匾的瑞應寺,屬藏式廟宇建筑風格,以其雄偉、規模宏大,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雍和宮的主持和部分喇嘛多來自瑞應寺,瑞應寺的“巴門扎倉”為蒙醫藥事業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普安寺遺址所在地海棠山的摩崖造像群是藏傳佛教東方中心唯一保存下來的民族瑰寶?,F保存完好的佛像有267尊,形態各異的佛像集歷史、藝術、欣賞價值于一身,堪稱天下奇觀,是我國保存完好的浮雕造型藝術珍品。境內新近發掘的關山遼墓群為遼代中晚期貴族墓葬典型代表,全國僅見。墓葬中出土的壁畫,百科全書式的全面反映了遼代的社會生活,考古價值極高。此外,戰國時期燕山城、武當道教創始人張三豐故里、千佛山等多處文化遺址,構成了阜新獨具特色的景觀。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