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位于山東半島東端,地處北緯36°41′~37°35′、東經121°11′~122°42′。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總面積569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6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85.9公里。轄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環翠區。
威海市地處中緯度,屬于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豐富、年溫適中、氣候溫和的特點。另外,受海洋的調節作用,又具有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市歷年平均氣溫11.9℃,歷年平均降水量730.2毫米,歷年平均日照時數2538.2小時。2005年,全市氣溫偏高;降水榮成市偏少,其他市區偏多;光照偏少。
威海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夷之地,屬青州,有菜夷聚居。北齊統四年(568年),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威海即由此而來。1898年,英國強租威海衛。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屬英國殖民部。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1950年5月,成立文登專區,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崳、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1967年2月,煙臺專區更名為煙臺地區,今威海地域屬之。1983年8月撤銷煙臺地區,設煙臺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臺市管轄。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臺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