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位于山東半島東南端(北緯36°41′至37°08′,東經121°11′至121°51′),地處威海、青島、煙臺三市的中間地帶,東鄰文登市,西毗海陽市,北接煙臺市牟平區,南瀕黃海,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濟威鐵路、309國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市區至青島、煙臺、威海三市汽車路程均在一個半小時以內。境域東西最大橫距6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8公里,總面積1654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西起乳山口,東至浪暖口,全長185.6公里。
2006年,乳山市戶籍總人口57.4萬人,人口密度為347人/平方公里。全市共有28個民族:漢族、佤族、拉祜族、朝鮮族、白族、傣族、彝族、滿族、布朗族、納西族、傈僳族、壯族、藏族、苗族、回族、哈尼族、蒙古族、土家族、布依族、怒族、普米族、水族、達斡爾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黎族、高山族、畬族,漢族占全市總人口的99.77%。
乳山歷史悠久,據境內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和史籍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境內置育犁縣。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育犁縣并入東牟縣。此后,境域先后屬文登縣、觀陽縣、牟平縣。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境域分屬海陽縣、寧海州(1914年改稱牟平縣)。數千年來,先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著文明。商、周時期,農、牧、漁業已很興盛。漢時,人民已將柞繭用于繅絲制帛。隋時,采金業興起。唐時,乳山口已成為與外埠進行物資交流的重要口岸。明時,繅絲、制鹽、釀造、食品等手工業已較發達。至清末,夏村、乳山口等地已成為規模較大的商貿之地。 1930年,境內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32年,中共牟??h委建立。1941年2月,劃牟平縣南部和海陽縣東部707個自然村成立牟??h。是年3月7日,牟??h第一次參議員會議召開,宣告牟海行署誕生。1942年9月,牟??h全境獲得解放。1945年1月,牟??h更名乳山縣(以乳山口南岸的大乳山而得名),確定夏村為縣城。1958年10月撤銷乳山縣,境域分劃歸海陽縣、文登縣及煙臺市。 1961年10月恢復乳山縣,隸屬煙臺專區,1983年11月改屬煙臺市(地級)。1987年6月威海市升為地級市,乳山縣改屬威海市。1993年7月,乳山撤縣設市。2001年4月區劃變更,乳山市轄兩個省級開發區,15個鎮(街道),601個行政村。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