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地處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三門灣畔,西枕天臺山、北接寧波、南鄰臺州市區(qū)。縣域面積1510平方公里,下轄10鎮(zhèn)4鄉(xiāng),總?cè)丝?0萬。境內(nèi)海天雄奇,山川神秀,物產(chǎn)豐富,民風(fēng)淳樸,素有“三門灣、金銀灘”之美譽。全縣共設(shè)置10 個鎮(zhèn)、4個鄉(xiāng)(共8個居委會、511個行政村)。它們是:海游鎮(zhèn)、珠岙鎮(zhèn)、沙柳鎮(zhèn)、亭旁鎮(zhèn)、六敖鎮(zhèn)、健跳鎮(zhèn)、橫渡鎮(zhèn)、浬浦鎮(zhèn)、小雄鎮(zhèn)、花橋鎮(zhèn)、高枧鄉(xiāng)、沿赤鄉(xiāng)、泗淋鄉(xiāng)、蛇盤鄉(xiāng)。海游鎮(zhèn)為全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從六敖鎮(zhèn)尖坑山、亭旁鎮(zhèn)包家上墳墩、邵家山根邵和滿山島等處的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三門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夏、商、周為甌越地。春秋戰(zhàn)國為越國,公元前306年,楚滅越,無強諸子爭相自立,時為東越地。秦時,三門為東越地、隸屬閩中郡。
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今溫州),史稱東甌王,時屬東甌國。建元六年,閩越王郢被誅,立郢之弟余善為東越王,時為東越地,屬會稽郡,隸揚州。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東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殺余善,將其民徙處江淮間,東越地虛。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東甌地建產(chǎn)回浦縣,治章安,時為回浦縣地,屬會稽郡。東漢光武時(公元25-57個)改為回浦縣章安縣,時為章安縣地。三國吳大帝時(公元222-252年)分章安縣西部分境域,置臨海縣,時為臨海縣境地,屬會稽郡,隸揚州。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時屬臨海郡,隸揚州。大康元年(公元280年),分鄞縣八百戶,臨海縣安北鄉(xiāng)二百戶,置寧海縣,時三門分屬臨海、寧海兩縣,屬臨海郡。
翻譯公司 (責(zé)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