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業(yè)翻譯公司
-
簡論“中國翻譯研究需科學理論創(chuàng)新”
Unitrans世聯
中國翻譯研究界的諸多人士十分重視有關西方翻譯理論知識的學習,但這樣一種傾向很可能掩蓋另一種傾向--忽視理論創(chuàng)新。中國翻譯學術期刊上的大多數理論論文都是作者對西方理論的個人解釋,有些甚至是一些抓取對方一鱗半爪的“讀后感”或“贊美辭”。總之,基本“模式”(“套路”)是“西方理論+中國解讀(漢語例解)”。
還有一種傾向是標新立異。科學的標新立異當然是可貴的、值得提倡的,因為它具有創(chuàng)造性,又經得起論證。可惜,中國翻譯界的很多標新立異根本經不起論證。此類貌似標新立異,實則大有可以商榷之處的所謂創(chuàng)新,這些不僅在翻譯學界,在其它科學領域也屢見不鮮。翻譯公司筆者在這里提出幾點有關理論創(chuàng)新的基本原則,供大家商討:
第一,翻譯理論創(chuàng)新不能有悖于以往年代的“歷練”,并為世人所公認的本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常識、基本原理、基本通則、基本規(guī)范等等,也就是說,翻譯理論的創(chuàng)新要立意于繼承與發(fā)揚。當然,你可以到處“解構”、到處“消解”、到處“造反”,甚至把整個學科推倒,但你必須經得起充分的科學論證,能拿出你所掌握的充分的“科學新發(fā)現的鐵證”來。
第二,所謂經得起科學論證(Scientific Verification),指經得起科學的概念分析、邏輯推理(推論)分析、差異辨析分析、正反驗證分析以及歷史辯證分析、互文參照分析、實戰(zhàn)驗證分析。而且,這種種分析都應該避免“一孔之見”或“一家之言”。
第三,翻譯學是人文科學,應該具有充足的人文性,不必也不能用自然科學和數理邏輯來論證。這里,根本原因是“人文概念根本上是不能量化的”(恩格斯,《自然辯證法》,1873-1883),定量分析在人文領域基本上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