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將舉辦中-歐全球氣候變化學術峰會
時間:2010年3月27日全天 地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舜德樓418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雖然達成了某種共識,但更多的,卻是給世界各國留下了一系列懸而未決的政策難題和嚴峻挑戰。哥本哈根談判進一步激發了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民間組織對氣候變化問題的審視和思考,也強化了國際間合作應對氣候問題的緊迫感和必要性。作為美國以外最大的碳排放體,中國和歐洲國家在全球相關政策的談判和制定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為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與歐洲兩家氣候問題研究的重要機構--波茨坦氣候變化研究所(PIK)、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 – 將于2010年3月27日聯合舉辦中-歐氣候變化應對政策和低碳經濟學術峰會。會議將邀請中國和歐洲國家的重要政府官員、一流專家和資深學者,共同探討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政策和經濟問題,評論哥本哈根談判的重大政策分歧及其對中國和歐洲的影響,預期2010年底聯合國墨西哥氣候會議,分析和尋求中國與歐洲國家氣候決策與低碳經濟發展及雙邊合作的前景。會議語言為中英文(配雙語同聲傳譯)。
會議分首席演講和三場主題分會:
大會首席演講:全球氣候變化及其對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影響
首席演講圍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哥本哈根談判的核心問題展開,論述國際社會及中國政府對哥本哈根共識的看法,提出中國與歐洲國家應對政策和立場以及國際社會就未來氣候問題所面臨的困惑、挑戰和可能前景。
主題分會一: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轉型
氣候變化對中國、歐洲和全球各國都帶來了重大的影響。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經濟模式向具有創新意義的低碳經濟轉變勢在必行。這就需要充分理解氣候變化可能造成的后果,考慮和制定相關計劃與政策法規,使經濟發展相低碳排放轉變。中國和歐盟國家需要研究這種經濟轉型過程中必然涉及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經濟成本和相關因素。會議將探討的內容包括政策杠桿、市場機制、效益與效率、碳稅與碳交易、技術轉讓、綠色產業革命等。
主題分會二:氣候變化應對政策與經濟發展
作為快速發展中的國家和發達國家,中國與歐洲各國在氣候變化應對政策上雖然有不同的側重,雖然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和問題。然而,雙方都應當就氣候變化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都應當制定相應的政策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就此,會議將在全球背景下重點關注中國與歐洲各國在氣候變化方面不同的政策導向和重心,探討經濟改革和發展模式。與哥本哈根談判相關的國內與跨國氣候政策、低碳經濟發展中可能出現的難題和政策,也是討論的重要議題。
主題分會三:后哥本哈根時期及中-歐合作前景
哥本哈根會議的最主要收獲,可以說是氣候變化問題引起了各國政府最高層的關注,反映出一種政治共識,那就是在全球范圍內需要采取行動,制定長期有效的應對措施。哥本哈根談判也凸現出許多利益沖突和國家分歧。會議將研討怎樣解釋和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一步應該怎么辦、中國與歐盟國家怎樣合作,以促成和開拓一個有效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政策和法規框架、在減排、技術轉讓、經濟手段等方面雙方合作面臨著什么樣的挑戰和機遇等重大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