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寶作報告是華西村的獨有品牌。大家津津樂道的不僅是他的報告詼諧質樸、用生動的群眾語言詮釋黨的方針政策,還有他鄉音濃重,總是帶著“同聲翻譯”。這些翻譯從會普通話的村民、懂經營的村干部到留學歸來的新一代華西人,迄今已換6任。他們為我們走進華西村、讀懂華西提供了一個視角獨特的窗口。
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華西“重人才”的獨到眼光。吳仁寶6換翻譯,素質和層次不斷提高,正是華西人才群體成長壯大的縮影。改革開放以來,華西村始終堅持走“人才強村”之路,創業之初依靠鄉土人才,快速崛起時引進專業人才,全面提升期多渠道培養集聚創業創新人才。如今的華西村,已擁有30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55名有高級職稱的專業人才、6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還有不少華西青年走出國門求學深造。吳仁寶對此頗為自豪:“華西最大的財富,不是創造了多少資產,而是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透過這個窗口,可以感到華西“走出去”的開放視野。華西的事業要做大,必須“走出去”,這是吳仁寶的堅定信念。從普通話翻譯,到熟悉發展情況的工作翻譯,再到外語翻譯,這一任任翻譯伴隨吳仁寶走出華西,走向全國,邁向世界,孜孜探尋著中國農村改革發展之路。華西的開放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典型示范效應不斷擴大,已累計為全國農村基層培訓了近5萬名村干部,共同致富之路正向全國各地延伸。
透過這個窗口,可以見證華西“又好又快”的發展理念。吳仁寶的歷任翻譯,都是地地道道的華西村民。他們是華西始終堅持“既要好又要快,既見物更見人”發展思路的生動體現。多年來,華西不僅抓經濟,還創立“精神文明開發公司”,開展“六愛”教育,建設有華西特色的鄉土文化,走全面發展之路;不僅自己富,還按照“一分五統”模式,聯合周邊村莊組建“大華西”,走共同富裕之路;不僅追求物質富足,還努力建設城鄉發展融為一體的生態樂園,早在2004年就毅然關掉年產值1.5億元的3家化工廠,成為全國首家通過國際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村莊,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之路。
透過這個窗口,可以感悟華西“立潮頭”的不懈追求。時代變化了,事業發展了,吳仁寶的翻譯因時而變、因勢而換,綜合素質越來越高。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卻體現了華西人的一貫追求,充分展示了他們始終緊跟時代前進步伐的進取精神。改革開放以來,面臨蘇南鄉鎮企業崛起、發展外向型經濟、推進科學發展等一系列重大轉折,華西總是把黨的方針政策和本村實際創造性地結合起來,總是對發展路徑的探索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率先實現村級企業上市融資,率先與國內知名企業搞品牌合作,率先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生態環境。正是這種敢為人先、敢于超越的開創膽識,促使華西一次次搶先抓住重大發展機遇,為華西30年的持續發展寫下了厚重的注腳。
見微而知著,從吳仁寶6換翻譯,我們看到了華西改革開放30年來的滄桑巨變,看到了華西發展歷程中不變的精神內核,看到了越走越寬廣的華西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