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欧美爱爱网,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手機版
1 2 3 4
首頁 > 新聞中心 > 翻譯公司資訊 >
翻譯公司資訊

魏育青:翻譯,唯一的答案不存在

發布時間:2016-08-12 15:33  點擊:

魏育青,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德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在教學科研之余,他潛心文學和社科類的翻譯研究工作,譯介了包括巴特《羅馬書釋義》、格拉斯《母鼠》、耶里內克《死神與少女》、里爾克《布里格隨筆》、茨威格《人文之光》、西爾伯曼《文學社會學引論》、霍爾特胡森《里爾克》、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等一批名家名作,并參與主編側重譯介的《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人民文學出版社,1-8卷)。在中國翻譯研究院成立之際,中國網對魏育青進行了專訪。他以自己豐富的經驗與實例講解了翻譯中的難點和問題,并對翻譯界的發展表達了個人的擔憂和希望。
魏老師,您能不能回憶一下,您最初是怎樣走上翻譯道路的?
我是在文革結束后恢復高考第一批考上了大學,學的就是德語專業。畢業之后,有幾個同學分配在上海譯文出版社。那時候,像《外國文藝》這樣的雜志在上海灘乃至全國十分風靡,介紹了眾多海外作家及文學作品。藉由這樣的關系,我時常為雜志翻譯些小東西,一些短篇小說等。還有就是,我走上翻譯道路和當時老師對我的鼓勵也是分不開的。 在80年代中期,當時國內的一些學者,如劉小楓、甘陽等人組織翻譯一些叢書,介紹國外經典,我開始翻譯一些長篇的作品,如傳記《里爾克》、小說《布里格隨筆》(即《馬爾特手記》)等。在80年代后期,我出國留學,一度中止了翻譯。 94年回國之后,我在教學科研之余,也做一些翻譯。影響較大的有卡爾•巴特(Karl Barth)的《羅馬書釋義》,當時學界也比較認可,還得了獎。另外我也翻了一點尼采的東西,還有一些美學、哲學的文集;在文學方面翻了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耶利內克(Elfriede Jelinek)和茨威格(Stefan Zweig)等人的作品。現在,我有時間的話,還是愿意做一些翻譯,因為接受的工作如果是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那么困難一點也愿意做下去。
您翻譯時候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在80年代中期,我還在華東師范大學做老師,那時候條件比較差,調研信息都非常困難:去圖書館查資料要憑工作證,還要有相應的職稱,否則某些閱覽室是不能進的。就比如說書中提到了一幅世界名畫,今天你在網上一搜就可以找到,再不行還可以發Email問外國朋友;當時要查,很困難。所以現在回頭看那時的翻譯,可能會有一些硬傷。但是,當時翻譯界的風氣比較好,翻譯者的認真與投入絕不輸于今天。那時候,大家都把文學和人文科學的翻譯當做重要的事情來做,能發表一部譯作也覺得很光榮,因此肯下功夫。還有那時候人比較單純,不像如今,社會價值多元化。
說起翻譯的困難,文字處理和內容表達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首先是中德文語法的差異,常常會讓譯者有種穿著緊身衣的感覺。我之前翻過尼采的一本書,出版方轉達的意見中認為復數一定要體現出來。就比如說Völker這個詞,就要翻譯成“諸民族”。這樣本來譯成“民族與文化”的地方,就得改成“諸民族與諸文化”,這樣的情況多了或許就顯得生硬了。
反之,中翻外亦然。六十年代初有部中國電影叫《達吉和她的父親》,這里的“父親”暗指達吉有兩個父親,一個生父、一個養父。中文的語法并不體現“數”的變化,這給解讀題目留下了更大的闡釋空間,可是翻譯成德語避免不了要碰到這個問題:翻成Vater吧,不符合故事情節;翻成Väter吧,就劇透了!
還有你在翻譯中的取向問題,你如果希望表達得“順”一點,可以走“歸化”的路線,一般國內讀者比較認可,出版社也會比較歡迎;但是你也可以走異化的路線,引進異域的表達方式,這就可能有一些風險,別人會覺得不順暢。但是,我們要注意到,漢語有一個演變的過程,一些早先不能被人接受的,現在已經成為了漢語的語匯,所以說,翻譯是對祖國語言的豐富化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的起點,你的表達可能會遭到拒絕和引起反感。
所以,您認為翻譯文學作品更應該歸化還是異化?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是“歸化”好還是“異化”好,因為各有利弊。所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我這里有一個例子,江妃采蘋全唐詩(卷五)《謝賜珍珠》,你看原文是這樣,下面分別是歌德和衛禮賢的譯文。歌德不懂中文,他可能是通過別人的講述或者其他語種的譯文了解到這首詩,從德文的表達來看,無疑是歌德翻得更傳神,但是對比原文,卻似乎有很大的偏離;而衛禮賢是個漢學家,他的譯文幾乎逐詞逐句都能對上,從表達來看卻顯然沒有那么順暢。在外譯中時,也會遇到這種情況,所以“信”與“美”是很難平衡的兩個標準。有個學生在研究德國十四行詩漢譯的特點,發現比如“ABBA”這種韻式,中國人讀起來可能不舒服,我們更習慣于“ABAB”或者是“AABA”,那這時候譯者該怎么處理?如果你保留原文的韻式,讀者會覺得拗口;有的譯者會換用中國人喜歡的韻式,或者干脆不用韻腳,徹底放棄形式移植的努力。
我們再來看社科方面的翻譯,這時會出現新的困境。比如一部書中有個一以貫之的概念。一種處理方法是,在不同的段落中選擇根據上下文含義選擇不同的詞匯,這時候從局部來看,這個詞的處理很貼切,但是這種“一貫性”就不存在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對孔子的“仁”的觀念的翻譯。西文中的處理方式非常多,如“Humanität”,“Menschenliebe“, „Güte“, “Zwischenmenschliche Beziehungen“ 等等,某一種譯法放在特定的位置是合適的,但是貫穿全文就未必;也有人干脆把這種概念引進,用拼音翻譯,讓讀者自己體會“仁”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那怎么說哪種譯法更好呢?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文學、影視作品采取了不同翻譯策略。比如電影《Speed》被翻成了《生死時速》,就很有畫面感,如果翻成“速度”,觀眾說不定以為是科教片;《David Copperfield》譯為《大衛•科波菲爾》,早期也有譯本叫《塊肉余生記》;《Uncle Tom's Cabin》有翻成《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也有翻成《黑奴吁天錄》的。這也體現了翻譯的多元化傾向,所以對于翻譯而言,唯一的答案是不存在的。
那您認為怎么評價譯本的好壞?
誠然,不同的譯本可能會有優劣之分,但是評價譯本的“尺子”應該是多元的。簡單地把幾篇譯文放在一起,我很難說哪一篇是最好的。用不同的標準去判斷,會有不同的結果。翻譯批評家應該先去了解譯者主觀追求的標準,然后再去評判譯者是否達到了這個標準。有的譯者選擇了某種策略,沒有達到某個標準,其實是“非不能也,乃不為也”;但是也有的翻譯則是能力所限,犯了錯誤。比如說人名的翻譯,就像剛才提到的“Richard Wilhelm”,有人翻成了理查德•威廉,那顯然他對中外文化交流史知之甚少。還有翻譯界常提的那幾次笑話,把“Mencius”翻成“門修斯”,殊不知那是孟子的拉丁文譯法;還有人把Chiang Kai-shek翻譯成“常凱申”的。這些是比較常識性的問題,有一定公論。在翻譯界還存在另外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名從不同的源語譯入,就會有不同的譯法。Chlodwig譯作“克洛維”還是“路德維希”,這和名字在不同語言中的前后變異有關。再比如Karl der Große,有的書中翻成卡爾大帝,有的書則翻成查理大帝,可能是分別來自于德語和英語。我個人主張是文從主人,是哪國人就按照那國語言翻譯,有一個統一的規范,最好再加注原文,否則讀者就會搞不清誰是誰。
你認為文學和社科翻譯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中國人以前說“詩無達詁”,正是說明文學作品沒有唯一的解讀。而翻譯就是一個闡釋的過程。你可以說你的翻譯盡量客觀忠實,但無論如何終究是一種闡釋。假定一個作品有若干種闡釋的可能性,譯者不可把全部的可能性表達出來。只要盡可能反映出作品的精神氣質,我認為這樣的翻譯就是成功的。在風格上,托馬斯•曼和卡夫卡不同,里爾克和茨威格也各有特色。但是你如果看同一個翻譯家的譯文,你會發現這些作家竟然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處,因為譯文無可避免地帶有譯者的表達習慣。翻譯里爾克的《杜伊諾哀歌》,卻讓不懂德文的人以為是海涅早期的愛情詩,這種情況絕不是不可能。讀過原文的人知道,兩個作家的特點迥然不同。
那么,譯者在翻譯的時候為了體現風格的差異,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是否可以對文字做一些改動,我覺得是可以的。上海翻譯家協會每年舉辦“金秋詩會”,以一首詩為原文,征集不同的譯稿,然后進行評獎。我們會發現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的譯文像漢樂府詩,有的則似元曲,有的則是半文半白,還有的就是現代詩的風格,可謂百花齊放。而評委之間也是觀點各異,有的很欣賞用中文格律翻譯的詩歌,有的則表示反對。我覺得這恰好說明翻譯的多元化問題。再說社科的翻譯:在這方面,譯者應該更注重學理和邏輯的關系,不能為了譯文的優美而曲解文意。當然這個原則也給翻譯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我們知道,德語的結構像一棵樹,主句是樹干,旁邊會生出從句、分詞結構等枝椏。但是漢語是像流水一般,一句一句向前推進,前后的關系非常重要;同時漢語的句子又不能很長,否則就會有過于西化的感覺。那么原文中位于從句中的部分,可不可以放在前面的位置?這就是個問題。于是,要將一個復雜的Satzgefüge(句式結構)翻譯得清楚明白又不失通順,并不那么容易。還有就是概念造成的麻煩:我最近翻譯一個德國人的書,他講到福柯對于古希臘的言論。古希臘語中的一個概念,福柯在他的法文中有一個表達,德國人轉述又有一個德語的表達,要翻譯成漢語,怎樣保持一致,就有一定困難。然而僅僅關注概念邏輯的清晰性還是不夠的,社科的著作同樣有不同的風格。比如尼采和康德就各有特點,尼采之文風汪洋恣肆,也體現了很多美學的價值,那譯文就應該更瀟灑一些;康德的文筆則比較古板,你自然不能將他的文章翻出尼采的特色。
那您怎么看待文學翻譯中“創作”?
翻譯不可能像復印機一樣把原文一成不變地反映給讀者,無可避免地會有創作的成分在。就如作者在原文中玩的文字游戲,翻譯成譯文往往已不可見。西文中不僅有尾韻,還有頭韻和中間韻等,那這怎么有效再現呢?的確,翻譯界常會稱頌一些又貼切又優美的“神來之筆”,那往往是靈光乍現偶得之。我們在欣賞之余,也常常會想,這樣的處理結果是不是有些“可遇而不可求”呢?
有的“創作”比較“大”的著作可能更多地選用“歸化”的做法,一方面是為了迎合讀者的審美情趣,另一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歷史原因,比如林琴南等人的翻譯。在當時,國人對外國的事物還存在偏見,普遍接受程度不高,所以他必須翻得雅致一點,讓人便于接受。對于“信達雅”的翻譯準則,“雅”字歷來是爭議最大的。如果原文粗俗的話,那么“雅”更應體現在譯文的“Angemessenheit”(相宜性)上;再者,“雅”也與讀者的“接受視域”有關。就比如原作中說一個人“geht, geht, und geht”,如果你翻成“他走啊走啊走”,讀者會覺得你的詞匯怎么如此匱乏,于是譯文中會跑出“徜徉”、“徘徊”、“漫步”這樣的字眼。可是如果原文作者是想表現一種異化社會中的Monotonie(單調)、人在喪失了豐富性的之后一種狀態。那譯文中詩意的表達讓讀者完全產生了另一番聯想,這是好還是不好呢?那就見仁見智了。
我注意到,您也翻過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如格拉斯、耶利內克等,您是否和這些作者本人有關譯文進行過交流?這樣的交流是否會對翻譯產生積極的影響?我本人比較異類,不太和作家本人進行交流。根據接收美學的觀念,一個作家寫完一部作品后,只是完成了一個半成品,剩下的是讀者對它的闡釋。這里涉及到“視域融合”的問題。一個人有其局限性,在不同的時代讀同一部作品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更何況是不同的讀者。正如魯迅當年所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要追求一個客觀的,超越時代、文化局限的《紅樓夢》客體是不存在的。所以我翻譯的格拉斯就是我理解的格拉斯。
格拉斯作為一個大作家,很多國家的出版社爭相購買他作品的版權,他好像自» Der Butt«(《比目魚》,1977年出版)之后,就要求出版社讓譯者參加研討會,由他解釋書中的難點。那么,這種做法潛臺詞就是,作者是最后的權威。可是按照接受美學的觀點,作者并不是最后的權威,其本人的主觀意圖并不是唯一的可能性,讀者可能在作品中尋找到更大的闡釋空間。作品中的確可能存在一些不易理解的暗喻。但即使譯者讀懂了,那么他就一定要反映給讀者嗎?這又是一個問題。有的翻譯會不厭其煩地加注,告訴讀者作者在暗指什么或者用了哪個典故。好的一面是,讀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意;但是反過來,讀者本人對作品的闡釋空間就被剝奪了。再說耶利內克,她是玩文字游戲的高手。如果你僅是向讀者反映情節,那并不是什么難事,可是她文中的深意,要轉達得貼切,就并不那么簡單。有的句子,看似平常,其實背后可能是另有所指,如果不是一個文化圈的讀者就未必能讀懂她的意思。例如她在劇本《托特瑙山》(Totenauberg)中讓主人公綁在一個Gestell(架子)上亮相,熟悉海德格爾的人就會想到Gestell是其哲學理論中的一個獨特概念,劇本主人公之一“老者”(der Alte)恰恰是在暗指海德格爾,那么他就會深思文本之后的含義;而不了解的讀者就會忽略掉這個細節。翻譯界常常說,翻譯應該是個雜家,涉獵廣泛,犯錯的機會就少。但這也只是相對而言,不犯錯是不可能的。如果你翻譯的時候,你有個詞沒讀懂,你可以去請教別人包括原作者,可問題是,你可能自以為讀懂了,根本沒有意識到背后隱藏的問題,那么你怎么提問呢?
中國翻譯研究院于近期成立了,其任務既包括研究翻譯領域和翻譯行業發展的重大課題,也包括打造對外話語體系。主要工作還是側重于中譯外的研究,請問您對這項工作有怎樣的看法?
對于這個工作我想談幾點認識。
第一,中譯外的難度無疑比外譯中難度更大,這方面對于譯者的外語水平要求更高,國內的人才儲備也有限,所以還是建議通過深度合作的方式。在解釋和定稿方面,中方人員可以更多地參與,以避免Verzerrung(失真)的出現。但是完全依靠中方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中國的話語體系其實是斷裂的。僅一二百年來,中國的語言發生了全面的西化,中國所運用的概念系統基本是西方的舶來品。我們寫一篇學術論文,從概念到句式,幾乎都是在用西方的體系,用古漢語是無法完成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建立自己的話語體系?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創造真正富有價值的精神財富,如果有的話,即使我們不輸出,別人也會來“拿”,就像我們老祖宗的那些東西。
說到老祖宗的東西,國外在譯介的過程中,可能由于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會出現一些誤解。而目前翻譯研究院任務也包括中國經典的翻譯,您認為怎樣做可以幫助海外的受眾消弭這些誤解?
國外對于中國經典的一些誤讀,一方面有可能是故意的曲解,符合他們本身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kreatives Missreading(創造性誤讀)。如果中方要解釋好這些問題,恐怕不是完全靠對外翻譯能做到的。古漢語是十分精簡的,邏輯關系都是隱藏在語言表層結構之下,而不是顯性的,這樣就留下了非常大的闡釋空間。我們知道,如《道德經》、《論語》、《易經》之類的古籍在外國可能有幾十種譯本,各種版本之間,差別也是非常大。如果中國現在要做一個譯本,潛在的意味可能是,我們的譯本是正統的、權威的,因為這是母語國家譯釋的。但是要想國外接受我們的譯本,我們首先需要是背后的學術支撐。這里并不是一句話如何翻譯的問題,而是如何理解我們的經典。我們要避免誤讀,就要把這些邏輯關系表層化,把文字背后的含義說透。要想我們的譯本站得住腳,就要證明為什么我們的理解是正確的。
魏老師,您從事翻譯工作幾十年,據您對這一行業的觀察,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
我們回頭看,老一輩有一批很杰出的翻譯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相繼謝世;我輩中相比于前輩可能出類拔萃者就少了很多;再看下一輩,單從翻譯的量來看,大了很多,能完成些一般翻譯工作的人并不少,但是能夠和愿意完成高難度翻譯任務的頂尖人才卻不是到處都有。我們并不否認,有很多有才華的青年,但是為什么他們沒有嶄露頭角?如果沒有一支生機勃勃的隊伍,翻譯事業怎么發展?這一方面可能與大環境有關。我們知道,翻譯工作一方面有外文局這樣的機構在做,而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校的外語教師。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重論著而輕翻譯。很多人還把翻譯視作一種簡單的技能,懂外語的,誰都能做。青年教師要想晉升,就要寫論文、出“成果”。但是要出一些好的譯著可是要“十年磨一劍”的,聽說北大羅煒教授翻譯托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前后耗費近十年時間。抓住一本著作中幾個點闡釋發揮,和將幾十萬字的一部名作翻譯出來,哪個投入更大,“收效”更大?面對目前的評價機制,不少人自然是更愿意寫論文。另一方面,青年面臨的生活壓力也很大,沒有具體的措施去保護翻譯的熱情。比如說,有一個青年,中外文功底俱佳,他卻不肯去做筆譯。為什么?一本社科著作,要翻譯,是吃虧太多的事情。出版社逐利固然無可厚非,可是我們算一下,千字稿酬不過80元左右,一本很有難度的、一二十萬字的書認真翻譯出來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才不過幾千元的稿酬,和一場同傳口譯的收入差不多。我記得在80年代中期翻的一篇不長的小說,稿酬是當時月工資的好幾倍。錢春綺先生在50年代所翻譯的《海涅詩集》稿酬,能使他有買房的能力,還以此貼補后來文革十年的家用。所以能不能有一個機制,能夠給今天的青年翻譯合理的收入,讓他們至少覺得做筆譯不是件太吃虧的事?再說機制問題,國內固然有一些翻譯的獎項,但是獲獎的往往是成名的譯家,對青年吸引力有限。像我們上海翻譯家協會“金秋詩社”所做的一些推動翻譯的工作,也只是杯水車薪罷了。還有就是翻譯界的學術之爭,應該對翻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翻譯界中的“理論派”和“實踐派”、“科學派”和“藝術派”之間應該多有寬容和溝通,克服翻譯中的形而上學,促進多元化的發展,讓“學”與“術”更好的結合起來。好的,謝謝魏老師。
人物介紹:
魏育青,上海人,1982年華師大學士畢業,1984年上外碩士畢業,1985-1988年在華師大擔任講師、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赴科隆大學攻讀博士,1995回國后任教于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2001年后任教于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德文系,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副院長。擔任教育部高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兼德語組副組長,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上海市外文學會常務理事。曾獲“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翻譯成就獎”。從事德語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主持和參與多項科研項目。魏育青曾發表、出版過許多論文、專著和譯著,如《素質教育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世紀末的前瞻性思考》、《里爾克》、《人文之光》、《文學社會學引論》等。另有Beziehungen als Lebensformen等德文專著兩部,巴特《羅馬書釋義》、格拉斯《母鼠》、耶里內克《死神與少女》、里爾克《布里格隨筆》、茨威格《人文之光》、西爾伯曼《文學社會學引論》、霍爾特胡森《里爾克》、《人類困境中的審美精神--哲人詩人論美文選》等十余部,教參《基礎階段德語考試模擬試題》一部,尼采、布洛赫、霍夫曼斯塔爾、舍勒、托馬斯•曼、蓋奧爾格、特拉克爾、埃森賴希、卡施尼茨、貝恩哈德等的文學、美學和哲學譯作多篇。

Unitrans世聯翻譯公司在您身邊,離您近的翻譯公司,心貼心的專業服務,專業的全球語言翻譯與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業翻譯機構品牌。無論在本地,國內還是海外,我們的專業、星級體貼服務,為您的事業加速!世聯翻譯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國際交往城市設有翻譯基地,業務覆蓋全國城市。每天有近百萬字節的信息和貿易通過世聯走向全球!積累了大量政商用戶數據,翻譯人才庫數據,多語種語料庫大數據。世聯品牌和服務品質已得到政務防務和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和大中型企業等近萬用戶的認可。 專業翻譯公司,北京翻譯公司,上海翻譯公司,英文翻譯,日文翻譯,韓語翻譯,翻譯公司排行榜,翻譯公司收費價格表,翻譯公司收費標準,翻譯公司北京,翻譯公司上海。
  • “貴司提交的稿件專業詞匯用詞準確,語言表達流暢,排版規范, 且服務態度好。在貴司的幫助下,我司的編制周期得以縮短,稿件語言的表達質量得到很大提升”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 “我單位是一家總部位于丹麥的高科技企業,和世聯翻譯第一次接觸,心中仍有著一定的猶豫,貴司專業的譯員與高水準的服務,得到了國外合作伙伴的認可!”

    世萬保制動器(上海)有限公司

  • “我公司是一家荷蘭駐華分公司,主要致力于行為學研究軟件、儀器和集成系統的開發和銷售工作,所需翻譯的英文說明書專業性強,翻譯難度較大,貴司總能提供優質的服務。”

    諾達思(北京)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為我司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開拓提供小語種翻譯服務中,翻譯稿件格式美觀整潔,能最大程度的還原原文的樣式,同時翻譯質量和速度也得到我司的肯定和好評!”

    上海大眾

  • “在此之前,我們公司和其他翻譯公司有過合作,但是翻譯質量實在不敢恭維,所以當我認識劉穎潔以后,對她的專業性和貴公司翻譯的質量非常滿意,隨即簽署了長期合作合同。”

    銀泰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 “我行自2017年與世聯翻譯合作,合作過程中十分愉快。特別感謝Jasmine Liu, 態度熱情親切,有耐心,對我行提出的要求落實到位,體現了非常高的專業性。”

    南洋商業銀行

  • “與我公司對接的世聯翻譯客服經理,可以及時對我們的要求進行反饋,也會盡量滿足我們臨時緊急的文件翻譯要求。熱情周到的服務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

  • “翻譯金融行業文件各式各樣版式復雜,試譯多家翻譯公司,后經過比價、比服務、比質量等流程下來,最終敲定了世聯翻譯。非常感謝你們提供的優質服務。”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我司所需翻譯的資料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翻譯難度大,貴司總能提供優質的服務。在一次業主單位對完工資料質量的抽查中,我司因為俄文翻譯質量過關而受到了好評。”

    中辰匯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我司在2014年與貴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貴公司的翻譯服務質量高、速度快、態度好,贏得了我司各部門的一致好評。貴司經理工作認真踏實,特此致以誠摯的感謝!”

    新華聯國際置地(馬來西亞)有限公司

  • “我們需要的翻譯人員,不論是筆譯還是口譯,都需要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貴公司的德文翻譯稿件和現場的同聲傳譯都得到了我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充分肯定。”

    西馬遠東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在這5年中,世聯翻譯公司人員對工作的認真、負責、熱情、周到深深的打動了我。不僅譯件質量好,交稿時間及時,還能在我司資金周轉緊張時給予體諒。”

    華潤萬東醫療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 “我公司與世聯翻譯一直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這家公司報價合理,質量可靠,效率又高。他們翻譯的譯文發到國外公司,對方也很認可。”

    北京世博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貴公司翻譯的譯文質量很高,語言表達流暢、排版格式規范、專業術語翻譯到位、翻譯的速度非常快、后期服務熱情。我司翻譯了大量的專業文件,經過長久合作,名副其實,值得信賴。”

    北京塞特雷特科技有限公司

  • “針對我們農業科研論文寫作要求,盡量尋找專業對口的專家為我提供翻譯服務,最后又按照學術期刊的要求,提供潤色原稿和相關的證明文件。非常感謝世聯翻譯公司!”

    中國農科院

  • “世聯的客服經理態度熱情親切,對我們提出的要求都落實到位,回答我們的問題也非常有耐心。譯員十分專業,工作盡職盡責,獲得與其共事的公司總部同事們的一致高度認可。”

    格萊姆公司

  • “我公司與馬來西亞政府有相關業務往來,急需翻譯項目報備材料。在經過對各個翻譯公司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權衡下,我們選擇了世聯翻譯公司。翻譯很成功,公司領導非常滿意。”

    北京韜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客服經理能一貫熱情負責的完成每一次翻譯工作的組織及溝通。為客戶與譯員之間搭起順暢的溝通橋梁。能協助我方建立專業詞庫,并向譯員準確傳達落實,準確及高效的完成統一風格。”

    HEURTEY PETROCHEM法國赫銻石化

  • “貴公司與我社對翻譯項目進行了幾次詳細的會談,期間公司負責人和廖小姐還親自來我社拜訪,對待工作熱情,專業度高,我們雙方達成了很好的共識。對貴公司的服務給予好評!”

    東華大學出版社

  • “非常感謝世聯翻譯!我們對此次緬甸語訪談翻譯項目非常滿意,世聯在充分了解我司項目的翻譯意圖情況下,即高效又保質地完成了譯文。”

    上海奧美廣告有限公司

  • “在合作過程中,世聯翻譯保質、保量、及時的完成我們交給的翻譯工作。客戶經理工作積極,服務熱情、周到,能全面的了解客戶的需求,在此表示特別的感謝。”

    北京中唐電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 “我們通過圖書翻譯項目與你們相識乃至建立友誼,你們報價合理、服務細致、翻譯質量可靠。請允許我們借此機會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山東教育出版社

  • “很滿意世聯的翻譯質量,交稿準時,中英互譯都比較好,措辭和句式結構都比較地道,譯文忠實于原文。TNC是一家國際環保組織,發給我們美國總部的同事后,他們反應也不錯。”

    TNC大自然保護協會

  • “原英國首相布萊爾來訪,需要非常專業的同聲傳譯服務,因是第一次接觸,心中仍有著一定的猶豫,但是貴司專業的譯員與高水準的服務,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

  • “在與世聯翻譯合作期間,世聯秉承著“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文化理念,以上乘的品質和質量,信守對客戶的承諾,出色地完成了我公司交予的翻譯工作。”

    國科創新(北京)信息咨詢中心

  • “由于項目要求時間相當緊湊,所以世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力按照時間完成任務。使我們在世博會俄羅斯館日活動中準備充足,并受到一致好評。”

    北京華國之窗咨詢有限公司

  • “貴公司針對客戶需要,挑選優秀的譯員承接項目,翻譯過程客戶隨時查看中途稿,并且與客戶溝通術語方面的知識,能夠更準確的了解到客戶的需求,確保稿件高質量。”

    日工建機(北京)國際進出口有限公司

15811068017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15801211926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18801485229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無需轉接等回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mv| 亚洲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久久精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 极品国产主播粉嫩在线观看| 国产艳妇av在线| 又大又粗欧美成人网站|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天天综合天天爱天天做|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亚洲中文字幕琪琪在线|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h| 国产亚洲精品字幕在线观看| 色婷婷亚洲婷婷五月| 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h动漫无码网站久久| 丰满老熟女毛片| 免费1级a做爰片在线观看 | 欧美饥渴少妇xxxxx性| 超清无码av最大网站| 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琪琪秋 |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无码综合 |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网站| 国产毛片女人高潮叫声|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一本色道婷婷久久欧美| 国产精彩亚洲中文在线|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黑人大战欲求不满人妻| 五十六十日本老熟妇乱| 亚洲国产呦萝小初|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国产亚洲小视频线播放|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app|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