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區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的老區。地處北京城區正西偏南,東經115度25'00"至116度10'07",北緯39度48'34"至40度10'37"之間,東西長約62公里,南北寬約34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其東部與海淀區、石景山區為鄰,南部與房山區、豐臺區相連,西部與河北省琢鹿縣、淶水縣交界,北部與昌平區、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屬太行山余脈,地勢險要“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一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東胡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今區境分屬上谷、漁陽二郡。此后,區境的隸屬行政建制屢經變遷,直到1958年5月定名為門頭溝區至今。
1948年12月14日門頭溝全境解放。到1952年9月前,區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屆河北省宛平縣轄界,一部分屬北京市第16區(曾稱門頭溝區、第28區、第20區)轄界,包括今龍泉、永定、潭柘寺3鎮范圍。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縣、北京市第16區并入京西礦區,今門頭溝區全境屬京西礦區轄界。1958年5月京西礦區調整區劃后改稱門頭溝區。同年9月,門頭溝區五里坨劃歸石景山區管轄。到1997年底,門頭溝區轄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89個行政村、208個居委會。9個鄉鎮分別是:軍莊鎮、龍泉鎮、清水鎮、潭柘寺鎮、永定鎮、雁翅鎮、齋堂鎮、妙峰山鎮、王平鎮。4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大臺街道辦事處、大峪街道辦事處、東辛房街道辦事處和城子街道辦事處??偯娣e為1455平方公里。
2006年,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70.9億元,同比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49元,同比增長11.5%;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0.2%;群眾安全感指數達到60%以上,對行政效果的滿意率達到80%以上。
全面啟動北京市生態修復科技試驗區建設,重點實施了廢棄石灰礦、采煤廢棄地和公路邊坡等六個生態破壞類型的生態修復科技示范工程。實施永定河治理一期工程和永定鎮砂石坑治理一期工程,全年完成治理任務66.7萬平米。實施溝峪治理工程,整理土地3307畝。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完成爆破造林1800畝,人工造林32400畝,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79.2%。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