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區位于北京城區西南部,是4個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約19.0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4萬;人民政府所在地設在廣安門南街68號。
宣武區以“新北京、新奧運”為主題,以加快發展為基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大力實施城市建設帶動、結構優化升級和科教文化興區三大戰略。改革開放以來,在全區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宣武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城市面貌顯著改觀,區域經濟迅速崛起,投資環境日趨完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壯大,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宣武區還將全力優化區域發展環境,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創新,保持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重點建設國際傳媒大道、馬連道采購中心、琉璃廠文化區、大柵欄商貿區、牛街民族特色街和天橋民俗特色街等重點功能街區,推動全區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宣武區位于北京城中心——天安門的西南部,東與崇文區相鄰,西、南兩面與豐臺區交界,北與西城區、海淀區接壤。它東接天安門廣場,西臨北京西客站,南面是二環路,北有城市地鐵主干道,西廂路與京開、京石、京張三條國道相連,是輻射京南的重要門戶。宣武區地域略呈長方形,東西點最長距離為6.61公里,南北點最長距離為3.5公里,邊界線總長為19.33公里,總面積為19.04平方公里。宣武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雖然分明,但時間并不均等。冬、夏季較長,春、秋季較短。
宣武區是北京中心城區之一,更是京城肇始之地、宣南文化發祥地和京城著名的傳統商業區。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為宣武區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歷史遺存。建于唐代的法源寺莊重肅穆、古樸幽雅、聞名中外。先農壇作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山川、神農諸神的重要場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農業生產、展示農業文明的歷史見證。區內400余處會館、故居,堪稱京城之最。從這些多建于明、清的會館故居中,曾走出了眾多名家——老樹、舊物記載著林則徐與莆陽會館、康有為與南海會館、魯迅與紹興會館、孫中山與湖廣會館的不解之緣。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等數百位梨園大師都曾居于宣武,研習京劇,湖廣會館、前門梨園劇場至今燈影霓裳、好戲連臺。每年春節,廠甸廟會的古玩字畫展、花會表演;紅樓廟會的元妃省親表演、游藝節目,都能使游人領略到濃郁的老北京風情。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