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綏化市位于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具體地理位置是東經124°13′至128°30',北緯45°3′至48°02'。東西寬305公里,南北長308公里,其地域輪廓猶如在松花江、嫩江匯合段上躍向小興安嶺西麓的一條鯉魚,斜臥在黑龍江大地上。它南與哈爾濱市接壤,西與大慶市交界,東與伊春市相聯,北與黑河市毗鄰。全區總面積34 063平方公里,占黑龍江省總面積的8.9%o其中耕地2160萬畝,草原1200萬畝,林地1200萬畝,水面230萬畝。境內平原占72%,丘陵山區占19%,江河泡沼占9%,大體上是“二山一水七分田”。全區總人口 517萬,其中非農業人口 115萬。
綏化地區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地區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綏化地區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湯)、周(昌)時期,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地區的東北部、東部的慶安、綏棱、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涉貊地;兩地融合后稱涉貊。東漢至兩晉屬夫余地,夫余世居東北,是貊族的后裔。晉時全區大部分市縣屬夫余的寇汗衛,其農牧經濟、文化和習俗都深受中原影響。這一時期,夫余地仍臣服于當時的中原王朝。南北朝時期,綏化地區屬勿吉地。勿吉先后與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屬朝貢關系。隋唐時期屬轢羯地,社會發展處于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發展階段。唐代最終形成兩大集團,分別歸屬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宋遼金時期,綏化地區先后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元朝時期,綏化地區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區,這一時期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明朝時期為努兒干都指揮史司所轄,主要居住著女真族和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其它少數民族。清朝時期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光緒三十三年,在東北設東:省總督,統轄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綏化地區全境歸黑龍江省管轄。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綏化地區大部分縣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海倫、綏化為一等縣,肇東、蘭西、青岡、安達、望奎為二等縣,綏棱、明水為三等縣。偽滿時期,綏化地區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后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后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1949年建國前夕,全區10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建國后,綏化地區分屬黑龍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后屬兩省合并后的黑龍江省。1999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地級綏化市,轄肇東、安達、海倫3市、望奎、蘭西、明水、青岡、慶安、綏棱6縣和北林區。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