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是楚國故都、宋玉故里、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積淀豐厚、人文資源薈萃。在楚文化的挖掘、研究、開發、利用上獲得很大進展。宜城是全省十大文物縣市之一,星羅棋布的各類文物遺址藏量豐富,300多個文物景點縱橫交錯。楚文物遺址60多處,其中新石器時代20多處。
在塑造質監精神、樹立質監形象和推進質監事業發展上,質監文化有著其他任何方面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宜城局在學習山東經驗后,通過系統干部職工集思廣益,已初步制定出了適合該局工作實際的質監文化實施意見。目前,宜城質監文化建設正在扎實有效地穩步推進。宜城局黨組對構建質監文化高度重視,局長李開斌在參加了市局組織的縣、市局長赴山東省質監系統的考察歸來后,在全系統干部職工大會上提出了構建新時期質監文化的設想和要求,宜城局構建新時期質監文化工作正式啟動。該局在機關大門外宣傳櫥窗、機關院內、辦公樓樓道及走廊中懸掛宣傳質監文化標牌36塊;在每個干部職工辦公桌上擺放著標有姓名、職務、職責以及工作準則等內容的標語牌,要求大家掛牌上崗,亮證執法,使每個前來宜城質監局辦事人員都能感受到該局建設質監文化的濃溢氛圍。同時,宜城局還利用每個星期五的晚上集中學習時間組織全局人員觀看《公關禮儀》、《貴在執行》等教育片,提高干部職工的文化素養;設立活動室,開展演講、棋牌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增強全局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自從開展質檢文化建設以來,宜城局機關風氣明顯好轉,隊伍素質明顯提高,質監形象明顯改變,干部職工講政治、講學習、講奉獻、講團結的氛圍日益濃厚,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進一步增強,促進了質監事業的和諧發展。
從文物集結趨向看,大致可分為三大塊。一是以楚皇城為中心的東周文物群。圍繞楚皇城,分布著小胡崗遺址,羅家崗遺址,桐樹園遺址,古樓崗遺址,陶家塌遺址,赤湖崗遺址以及母年山古墓群等30多處東周遺址。二是以漢水流域宜城段為主線的古文化集結帶。這里有代表屈家嶺文化的八角崗遺址,廟兒崗遺址;有代表石家河文化的趙家崗遺址和窯坡遺址;有殷商文化內涵的對面山遺址;有堆積東周文化遺跡的肖家嶺遺址等。三是以蠻河流域為依傍的古村落群。這里有象征原始農業文化的大墳場遺址,張家坑子遺址,上劉家營遺址,顧家坡遺址,毛家洼遺址等;有代表東周文化的楊家臺、雷家崗、郭家崗遺址,上泉遺址、胡家莊遺址、郭家湖遺址等;有反映東周喪葬禮俗的鳳凰山古墓群、陶家洼古墓群等。幾十年來,先后在這些地方出土文物9000余件,其中1989年在羅家崗出土的大型東周車馬坑,是當年湖北省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市博物館收藏的戰國銅敦(對)、銅蓋豆和漢代玉人,系國家一級文物。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