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東徑111°53'-113°34',北緯39°05'-40°17'的內外長城之間,西北毗鄰內蒙高原,南扼雁門關隘。市區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東到首都北京502公里。全市海拔在893一2333.4米之間,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4℃,平均降水量428毫米;無霜期120天左右。
朔州,秦稱馬邑,唐為鄯陽,明歸朔平府。她遙控長城,外連大漠,襟山帶水,四塞為固,素為群雄逐鹿、民族融合的戰略要地。漢墓群、遼木塔、金寺廟、明長城、雁門關、殺虎口、金沙灘古戰場,承載著悠遠厚重的悲壯歷史;班婕妤、尉遲恭、張遼、蕭太后、楊門忠烈父子演繹出忠義智勇的多彩人生。
朔州具有十分優越的區位優勢。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東到首都北京502公里全為高速公路連接。北同蒲電氣化鐵路復線,神黃鐵路、大運二級公路及在建的烏威高速公路縱橫境內。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朔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境內“峙峪遺址”表明,早在二萬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史料記載,朔州唐堯時為冀州之域,堯舜時屬并州,夏歸葷育,商屬下危,西周屬北戎,春秋時為北狄所據,戰國時為趙國所轄,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在此筑成馬邑縣,北齊設州延續到明清,民國初設朔縣。抗日戰爭時期,屬晉綏邊區。新中國成立后,歸查哈爾雁北專區。1952年查哈爾省撤銷后,劃歸山西省雁北地區。1989年1月,國務院批準由原雁北地區劃出朔縣、平魯縣、山陰縣、設立朔州市。1993年7月行政區劃調整,又劃入應縣、右玉縣、懷仁縣。現轄兩區四縣,共73個鄉鎮(含街道辦),1684個行政村。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