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位于東海之濱,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環杭州灣地區上海、杭州、寧波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區位和交通優勢十分明顯。特別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給慈溪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2008年建成后,一座比舊金山金門跨海大橋長15倍的雙塔鋼筋混凝土斜拉橋將橫跨廣袤而洶涌的杭州灣海域,從此慈溪將一躍成為連接上海、寧波兩大都市的“黃金節點”,融入滬、杭、甬2小時交通圈,這將極大提升慈溪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戰略地位。全市行政區域面積1154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積65.28萬畝,戶籍總人口102.1萬,轄17個鎮、3個街道,共297個行政村、28個居委會、47個社區。市政府駐地滸山街道。
慈溪歷史悠久。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文物測定,遠在公元前約5000年前之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活動。春秋時屬越,并吳后置句章城,為句章地。戰國時楚滅越,又屬楚。秦滅六國,推行郡縣制,置句章縣,屬會稽郡,縣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東5里),歷兩漢、三國不變。東漢并曾為會稽東部都尉治。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孫恩起義軍由海道入浹口,句章城為所殘破,遂遷治小溪(今鄞縣鄞江橋)。隋開皇九年(589),省余姚、鄞、3縣入句章縣。唐武德四年(621),廢句章縣,析置鄞州、姚州。七年,廢姚州仍為余姚縣。八年,廢鄞州,復縣,屬越州。自秦始皇二十六年置句章縣至唐武德四年廢,凡842年,慈溪地域歸其屬。此后百余年,先后屬鄞州和縣?,F境姚北部分,自秦漢至唐初,先后屬余姚縣、姚州、余姚縣。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