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灘原為零陵縣的一個鎮。1960年2月,經湖南省批準設立冷水灘市。1962年10月,撤銷市建制,仍由零陵縣管轄。1984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恢復冷水灘市建制,轄原零陵縣黃陽司、普里橋、冷水灘、楚江圩4區和郵亭圩區白塘鄉。 1995年11月21日,國務院(國函[1995]110號)批復:(1)撤銷零陵地區和永州市、冷水江市,設立地級永州市。(2)永州市新設立芝山區、冷水江區。以原永州市為芝山區的行政區域。以原冷水江市為冷水江區的行政區域,冷水江區人民政府駐清橋路。
冷水灘自然資源豐富。現有植物群落85個,喬灌木48科,230屬,668種,野生草木104種,藤木46種,林木主要有薪炭林、國外松、馬尾松、杉木和油茶、油桐等經濟林。農作物有水稻品種197個,旱糧作物品種26個,主要有稻谷、小麥、紅薯、雜糧、大豆、棉花、油料作物、麻類、甘蔗、煙葉、蔬菜、瓜果、青飼料、綠肥;茶葉水果有;茶葉、柑桔、梨子、紅棗等。畜禽品種27種,野生獸類動物有14種,天然魚類119種,人工養殖魚類有青、草、鰱、鯉、鳊、鯽等17種。礦產品主要有煙煤、耐水粘圭、硅石、錳、鐵等。其中煤分布在易家橋、馮家村、竹山園、同樂灘、紅旗、衛生等地,含量約1373萬噸;錳礦分布在歧山頭、杉木橋、陽山觀等地。
全區平均降水量16.0252億立方米,陸面蒸發量8.3371億立方米,經流量為7.6701億立方米,合計地表水資源為13.05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0.2226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2.8萬千瓦,其中湘江干流18萬千瓦,占78.9%;11條大溪河4.8萬千瓦,占21.1%;經實地勘察,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13.79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60.5%,年發電量6.87億度。目前只開發1733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0.76%,占可開發水能資源的1.25%,可利用地下水資源為5.0169億立方米。冷水灘交通便捷。洛湛鐵路永益段已開通;湘桂鐵路自北向南穿越市區,西南與桂、黔、滇、川相通,北至衡陽與京廣線相連;國道322線和省道217線穿境而過,衡棗高速公路已于2003年12月26日通車,客班車直達廣州、桂林、長沙等地。水路湘江航運也十分活躍。距市區約18公里的永州機場在2001年4月3日正式通航,已開通飛往長沙、海口、深圳等航班。
冷水灘為歷代圣賢游歷之地。相傳在冷祁山界的騰云嶺,舜帝南巡時曾在此休息過。境內瀟湘鎮,即瀟湘二水合流處的老埠頭,后為零陵郡重鎮,至今有石牛、石馬遺跡。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謫貶永州時,曾在冷水灘留下足跡。唐代書法大師懷素在此賣過字畫。北宋乾德初年,有唐叟來此隱居,在今黃陽司垂釣。南宋詩人楊萬里(又名楊誠齋)曾慕名往游,因高其風,將唐叟垂釣的溪命名為高溪,今黃陽司東一里西北岸石崖上還有“唐叟釣磯”四個大字。楊萬里在這里建有高風亭和瑩心堂,并自書“瑩心堂”三字。此后,元朝方志道曾題刻《高溪行》,明代朱袞曾題刻《游高溪篇》,清代何紹基曾重摹楊萬里題刻。楊萬里還游過陽山巖,這里峭壁臨江,波心映綠,峰高礙目,未夕則陰。他從這里泛舟下溪,寫下一首著名五律:“晚日黃猶暖,寒江白更清。遠山沖岸出,釣艇背人行。舟穩何妨小。波恬爾許平。水魚不相報,拔刺得吾驚。”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