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熟悉各種工具書。譯者的記憶力和知識面終歸是有限的,因此遇到問題就應該知道怎樣去查找正確的答案,從哪本書中去尋找。這就要求他應該知道怎樣使用各種工具書。常見的工具書有各種單語詞典和雙語詞典、百科全書、史書等。譯者應該熟悉這些工具書各自的特點和用法,在翻譯時如遇到難題就可求助它們。
翻譯概述(2)
1(世博英文翻譯公司).2 翻譯標準
翻譯標準就是指翻譯實踐時譯者所遵循的原則,也是翻譯批評家批評譯文時必須遵循的原則。翻譯是一種社會活動,翻譯標準則是從中產生的。由于社會活動受制于社會條件及譯者個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譯標準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會和譯者的烙印。總的說來,翻譯標準大體可分為以下四種:
任何翻譯實踐總要遵循一定的翻譯標準或原則,衡量一篇譯文的好壞同樣也離不開一定的翻譯標準,因此翻譯標準的確立對于指導翻譯實踐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人們看待翻譯的角度不同,自然有了不同的翻譯標準。概括起來,它們大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以譯出語或譯入語為取向的翻譯原則(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以譯出語為取向的翻譯原則唯原文的形式是舉,惟恐譯文失真,有違原文作者的原意,因此翻譯時完全采取詞對詞、句對句(word for word and line for line)的死譯方法,而且常多用音譯法。例如把the Milky Way(銀河)直譯為"牛奶路",把the apple of my eye(珍愛物;珍愛之人,寶貝)直譯成"我眼的蘋果";把"Every dog has its day."譯為"每只狗都有它的日子"(正確的譯法應為"人人皆有得意之日")。持這種原則的翻譯家為數不少,如中國西晉時期的佛經翻譯家竺法護(約23(世博北京翻譯公司)0-3(世博北京翻譯公司)09)、1(世博英文翻譯公司)5世紀德國翻譯家尼古拉斯?封?維爾(Nicolas von Wyle,生卒年不祥)、近代的美國作家賽珍珠(Pearl Buck, 1(世博英文翻譯公司)892-1(世博英文翻譯公司)973(世博北京翻譯公司));
而以譯入語為取向的原則則是一味以譯文讀者的口味為準繩,完全采用歸化的譯法。或是完全為了適合讀者的口味而讓譯文歸化,有時甚至不惜曲解原作,如把"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譯作"張飛殺岳飛,殺得滿天飛"(正確譯法應為"兩雄相遇,其斗必烈"),把Solomon(所羅門,古以色列國國王大衛之子,以智慧著稱)意譯成"諸葛亮",把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意譯為"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堯舜"。中外翻譯史上持這種原則的翻譯家同樣不少,如三國時期的支謙和康曾會、東晉時期的鳩摩羅什、古羅馬的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世博英文翻譯公司)06-43(世博北京翻譯公司))、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65-8)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翻譯家。美國當代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Eugene Nida)早年提出的以讀者的反應對等的原則基本上也是以讀者為取向的。這兩種翻譯原則流傳到今天就是所謂的"直譯"和"意譯"說。
"直譯"和"意譯"作為兩種具體翻譯方法完全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如直譯常用來翻譯科技文獻等作品,意譯常用來翻譯廣告、影視等文本),但如果將二者當中的任何一個視為指導翻譯實踐的唯一原則,顯然是過于絕對化,難以指導出好的譯作來。錢歌川和陳廷佑曾舉例說明直譯和過分意譯的壞處,例如:
(1(世博英文翻譯公司))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 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both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經紀人的時間不但是擁擠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掛在所有的皮帶上,包裝在前后的月臺上。(譯文完全直譯,難以理解,可改譯為:經紀人的時間不但是忙迫得象電車一樣的擁擠,而且每分每秒車上所有的吊帶都吊滿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站臺上也擠得水泄不通。)(錢歌川:《翻譯的基本知識》)
(2)中東是塊肥肉,誰都想吃。The Middle East is a fat piece of meat , every one wants to eat it. (譯文死譯,有違英語習慣表達,可改譯為:That Middle East is an attractive piece of meat coveted by all.)
(3(世博北京翻譯公司))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他渴望博學廣聞,喜歡追根窮源,并且好為人師。(譯文過分意譯,偏離原作思想,可改譯為:他想學習,增長知識,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識教給別人。)(陳廷佑:《英文漢譯技巧》)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