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美國學習的外國學生坐在窗前看書。她聽見有人喊Look out!(當心!)她以為人家說“往外留”呢,就把頭伸到窗外去看。上面掉下一塊板子,差點兒砸著她。她又生氣,又害怕,在上一看,見一個人在修屋頂。那個人說:Didn’t you hear me call‘look out?’(你沒有聽見我喊‘look out’嗎?)她回答說: Yes, and that’s what I did.(聽見了,所以我才向外看呢。)
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它說明了學習成語的困難。從字面上看,成語的意義簡直體現(xiàn)不出來。成語中的每個詞可能都認識,但組成成語之后,詞義就變了。就英語成語而言,同樣幾個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不一樣。除上面舉的look out(在外看;把頭伸到窗看;當心;留神)外,象make up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表示“彌補”、“賠償”、“拼湊”、“配制”、“編排”、“編制”、“虛構(gòu)”、“捏造”、“組成”、“調(diào)解”、“化妝”等幾十種意思。set off可以表示“出發(fā)”、“動身”、“使爆炸”、“引起”、“使開始(做某事)”、“襯托”等十幾種意思。同樣,turn out也可以表示多種意思,如:Turn out the light.(關(guān)燈)Turn out the guard.(派出警衛(wèi))The whole town turned out for the event.(為此全城人都出動了。) This ma-chine can turn out 3oo copies a minute,(這臺機器每分鐘能復制300份。)It turned out to be a mistake.(結(jié)果證明是個錯誤/誤會。)
在各種英語成語中最難學的可能是40來個最常用動詞和10來個介詞或副詞(如:up,down,in,out,on,off)組成的成語了。這種成語也可以叫做動詞短語。這些詞搭配起來可以表示好幾百種不同的意義,使學生感到十分困難,弄不清它們的意思。
因此,學生首先不要因為這些成語是由簡單、容易學的詞組成的而輕視它們。學生應在文章里注意找出這些具有各種不同意義的短語,若無把握,就查詞典。在頭幾次使用這些成語時,必然會碰到不少困難,但應繼續(xù)學習,不要退縮。堅持學習一段時間,就一定可以弄懂,可以準確地掌握它們。
除動詞短語外,還有一些成語,學生也感到難于理解,但也許并不難記。學生在熟知這些成語的用法前,一定會犯不少錯誤。有些錯誤會使人發(fā)笑。但不必著急,對這種種事要有耐性。可以說,學好外語,就得這樣。
Before he gets the hang of how to use them he’ll make a lot or mistakes. Some mistakes will cause people to hold their sides with laughter, but that shouldn’t put him in a stew. He should learn to put up with such things. You might say that’s part of the game.
在這一段英語說明文中有下列成語:
get the hang of 熟悉;得知
hold one’s sides with laughter 捧腹大笑
put someone in a stew 使某人煩惱(或為難,著急)
put up with something 忍受(某事)
part of the game 事情就是這樣
再談?wù)劃h語成語。漢語成語同其他語言的成語一樣,也不能按其中一個一個的字的意思而望文生義。外國人學漢語時,在成語方面,同樣困難,說錯了同樣鬧笑話,出洋相。
一所美國大學開辦漢語口語訓練班,由一男一女兩位教師來教。他們的本族語都不是漢語。在初學階段,教師用實物來教某些用語,他們用各種實物演示來教“這是什么?——這是書桌(椅子等)”之類的句子后,就著手教“這是東西嗎”——是,這是東西“這樣的句子。隨后他們又教否定式的回答。這位男教師指指自己說“這是東西嗎?”女教師搖搖頭說:“不,你不是東西。”男教師又指指女教師問:“你是東西嗎?”女教師又搖搖頭說:“不,我不是東西。”
當時有個中國人在教室里聽課,他幾乎忍不住笑起來。事過后,當事人告訴兩位教師漢語中說人“不是東西”是什么意思時,他們的臉馬上紅了,很難為情。
成語的翻譯(專業(yè)翻譯公司推薦世博翻譯公司)問題素來十分復雜,如果兩種語言的歷史、文化背景相距甚遠,更是如此。在編寫《漢英詞典》(CED)時,編澤人員對此深有體會。許多人認為此部詞典是迄今為止同類中最好的。主編之一王佐良教授在《一部詞典的編后感》一文中寫道:
翻譯公司 (責任編輯:世博翻譯公司) |